怎么诊断是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98561.html徐亷靁10:01来自剧齐戏说
对于绝大多数院线电影而言,他们不仅是创作团队进行艺术创作的成果,也是电影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经历了从制作到宣发再到放映的流程。
本文将从电影工业的角度出发,简单说一说电影产业链的运行逻辑以及中国电影工业的现状。
电影产业链的运行逻辑
制作。制作是电影产业链的上游部分,制作部分由制片公司完成,影片的版权归制片公司。
具体的工作内容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项目开发,项目投融资,市场调研,电影拍摄和后期制作等环节。
实际上为了分摊成本和风险,大多数电影的制片工作都会有不止由一家公司参与,由一家公司进行主控,剩余参投公司成为影片的跟投方,按出资比例参与分红,对于制片公司而言,终极目标是生产出能盈利的电影产品。
发行。电影制作完成之后进入产业链中游,由制片方将影片的发行权以一定的价格卖给发行公司。
发行公司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发行以及宣传工作。发行,就是向产业链下游的放映单位投放电影拷贝,与院线公司洽谈,争取尽可能多的排片比例;宣传,就需要负责制定影片的整体营销宣传计划,并落地实施。发行方可以从影片的分账票房中获取一定的比例作为业务收入。
放映。电影产品最终通过产业链的下游放映环节和观众见面,放映环节有两个重要概念,院线和影院。
院线是影院的管理机构,向影院供片。一家影院想要放映电影,需要加盟到一家院线公司的体系当中。我国院线的数量一度固定在48家,直到年底,国家才再次开放了院线公司牌照的申请和发放,并且鼓励院线公司之间的合并重组,因此未来几年院线公司的格局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
院线和影院的关系就类似于品牌和零售门店。观众耳熟能详的万达、大地、中艺星美、金逸珠江等就是院线公司票房成绩靠前的那一批。
在传统的以制发放为核心的电影产业链基础上,当下的国内电影市场展现出了两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是由于电影观众的购票行为逐渐由线下的影院端购买转移到线上购票平台,诸如淘票票这样的公司开始对产业链的中下游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制片环节,渗透到整条产业链当中。
第二是产业链下游的外延不断扩展,除了影片的放映之外,还包括了诸如电影衍生品开发,实景娱乐经营等,这些衍生产业在部分国家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国内在近几年也开始抬头。
那么在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对电影票房进行分成的呢?
首先,一部影片的总票房中需要上缴3.3%的特别营业税,并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为专资办缴纳5%作为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成为影片的可分账票房。
然后,在可分账票房中,中影数字需要收取0~3%不等的部分,作为发行代理费,根据票房的数额上下浮动,剩余部分一般情况下影院获取50%,院线获取7%,发行方获取5~15%,制片方获取28~38%。
因此制片公司最终可回收的票房在总票房的1/3左右,也就是说票房至少要达到成本的三倍以上偏方才不至于亏本。
讲到这里,我们回顾一下徐峥为什么会被电影行业,尤其是院线公司所抵制。
字节跳动付出6.3亿元,获取《囧妈》在实际意义上的发行权,并进行线上的免费播放,对于《囧妈》的制片方,这笔买卖稳赚,即使院线上映按照《囧妈》的成片质量,也不一定能回流6.3亿的分账票房,对于发行方横店影业前期可能已经投入的宣发成本全部浪费,为影片最终的发行和放映方字节跳动做了嫁衣。
对于各家院线和影院,《囧妈》这样的大项目走线上放映,让他们损失了至少数亿的票房收入,影院前期自费投入的宣传品也全部浪费,可以预见徐峥导演的下一部作品,如果回归正常的院线放映,发行工作的难度将会非常高。
国内主要电影企业的现状
国有电影企业
中影集团
中影集团在制作方面,中影年产量很大,其中包括很多主旋律影片,但平均质量不高。
发行方面,中影是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而中影和华夏这两家是唯一拥有进口影片发行权的公司,这就奠定了中影在发行环节的霸主地位。
放映方面,中影参股或控股的院线数量达到了7条,其中中影数字,中影新干线,中影星美都有非常好的票房表现,在放映端有极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发行放映两开花,其国营老大的位置将长期保持下去。
上影集团
上影集团前身为出产过很多优秀作品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现今的上影地位尴尬,跟投了不少项目,但近几年唯一的大制作主控项目《攀登者》市场表现不佳,好在旗下院线上海联合的市场表现一直不错,帮助上影保住了国营老二的位置。
老牌民营电影企业
华谊
华谊是一家神奇的公司,曾一度是中国市值最大的影视公司,旗下拥有国内最强的艺人资源,并一度实现和冯小刚的绑定,近几年惨遭滑铁卢,花费巨大的实景娱乐项目表现不佳,作品票房上也颓势明显。19年的华谊更是雪上加霜,重点项目《八佰》被撤档,《只有芸知道》也票房一般,当下的华谊面临极其困难的处境。
光线
成立之初的主营业务是电视节目,后来逐渐向电影转移。光线是国内最早建立驻地发行网络的电影公司,奠定了它在发行领域的强大实力。旗下公司彩条屋已经成为了国内动画电影制作以及宣发的标杆,但光线在院线业务上布局的不足,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可能形成一定的阻碍。
博纳
博纳从发行业务开始做业务,逐渐向产业的上下游拓展。
制作方面,博纳在主旋律商业片上的投资制作水准很高,而且和香港保持着紧密的合作,《红海行动》,《无双》,《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等主控影片都有出色的票房成绩。
放映环节上博纳在全国拥有几十家影院,并且拿到了年底院线牌照开放申请以来的首个牌照,可以预计未来将在院线和影院建设方面进一步扩张,全产业链布局有声有色。
万达
万达深耕产业链下游,截至年底,在全国有家直营影院稳坐,国内第一大院线的位置,银幕数量亚洲第一。制片环节万达的表现不算好,19年主控的项目大多体量不大,票房也未达到预期,导致了万达影视在19年的亏损。
新兴民营电影企业
北京文化
北京文化无疑是近几年崛起速度最快的影视公司之一,自14年开展电影业务以来,通过参投甚至是保底发行,这样极具风险的做法接连压住了《心花怒放》,《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一大批爆款,一度股价飞涨,逼近影视公司的第一梯队。站稳脚跟后北京文化开启了自己的主控项目,投资巨大的《封神三部曲》。
然而,在年,北京文化却因为核心人员流失等问题遭遇了巨额的亏损,最近也面临大股东易主的情况,如果封神系列失败的话,北京文化的命运将岌岌可危。
此外,这些年还出现了开心麻花,坏猴子,欢喜传媒等一批影视娱乐公司,这些公司的共同点就是和制作环节的核心资源实现了绑定。
开心麻花影业
例如开心麻花旗下的优秀话剧剧本及演员,坏猴子背后的宁浩,欢喜背后的徐峥等等,核心资源的存在,确保这些公司出产的影片大多有基础的票房保证。
互联网背景电影企业
如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受益于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发达的互联网平台建设,这类公司在宣发层面大多有比较好的表现。典型案例是阿里背后的淘票票所主导的短片营销,《啥是佩奇》,虽然最后影片口碑崩坏,但互联网企业的宣发优势可见一斑。
阿里影业
制作层面,这几家公司尚未拿出足够多的优秀主控影片,未来的发展还需要静待市场的检验。
最后,疫情对于电影行业的打击无疑是沉重的,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产业链上游的线下拍摄、下游的影院放映都等都被完全切断,宣发工作也因为影院开业时间的不确定,到了下半年后期,才慢慢放开。
虽然目前我们国家对于疫情的控制成效显著,已经逐渐恢复了电影产业各个部分的工作,但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是处在疫情的笼罩之下,而且呈现愈发严重的态势。对于电影产业这样一个大融合的产业而言,需要多国家多地区的合作,才能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们期盼疫情能够早日结束,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如往常那样踏进影院,就那样静静的坐着看电影,就挺好。
旧文链接
国产电影营销技法,斗胆总结早就劝过你,听歌别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