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变性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个叫陶勇的医生,倒在血泊中他1000 [复制链接]

1#

昨天1月20日,大寒。

再有4天,就要过年了。医院杨文医生离开,也不过仅仅25天。在这个医生身处与病毒抗争前线的日子里,我们的身后没有盾牌,有的只是患者的利刃……有个叫陶勇的医生,却倒在了血泊中,很可能余生再也上不了手术台。

据媒体披露,此次伤医事件中的一名受伤医护人员名为陶勇,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就在几天前,陶勇医生还在微博回应患者的感谢信时说了一句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而这封感谢信的最后一句话是:“陶主任富有爱心,医德高尚,医术一流,希望陶主任一生平安。”

之后,陶医生帮助病人减免费用的往事也被网友发现,还上了热搜。这条微博发布于三年前,微博来源于名为

设计师田亮的网友,其在微博中称,“我朋友得了视网膜脱落加白内障要手术。因为经济困难,拿不出那么多手术费,和陶医生说了情况后,陶医生自己拿了几万块钱为我朋友做的手术,特别特别感谢。现在这么有医者仁心的医生也是太难得了。”

同一天,84岁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正赶往距离北京多公里的武汉。那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以武汉三镇为据点,肆虐蔓延向全国,且呈现出人传人的特征。15名医护人员,在救治病号中,不幸被感染。

一边是医生安全得不到保障,一边是冠状病毒在猖獗,一边是医护人员的悲痛,一边是冲向战场的号角,一边是救救医生的呐喊,一边是医护人员缺口50万的呼吁。

网友说:我怀着一腔热血踏上行医之路,最后却命丧于自己的信仰之下。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多事之冬。

微博上,有人问:怎么样才能培养一个陶勇教授?

有人这样回答:

首先,你要先考入北大医学部,碾压99%的高中同学。然后,你要超过80%的本科同学,争取一个行业大宗师当你导师。在博士生大部队头疼如何不延期毕业的前提下,你已在顶尖实验室的高压环境下,比一般博士提前两年毕业,还要发出一般博士生两倍以上的核心期刊。

医院的交流机会,碾压同期毕业的全世界博士生,和已经混迹行业多年的博士后。大概率要学一门新语言,还要科研级的那种。在交流一年里,你要抓紧机会发出两倍于博士期间的核心期刊,才可能有医院的医师资格和医学院的副教授职称。

而和你竞争的人里不仅有国际大拿,还有许多已经混迹行业多年拿十几年医院的在职医生。然后你要在治病带学生的同时,发出前半生两倍以上的核心论文,要在全院和你同等级的牛人副教授里,抢在40岁之前在一流医学院拿到教授的职位。

这还不算你救过千万名的病号,做过千百台手术。但,只需要一场医闹,一个罪犯,一把屠刀,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因为这个世上有很多人得了治不好的病,病入膏肓,用文字警醒世人,方得以实现社会大同。

“后来高考报志愿,我报了医学院,我妈妈也说,很好,做医生很好,可是我父亲去世之后,我妈妈却问我,能不能不做医生了,她说她从来都不怕我成为一个英雄,哪怕那时候我爸爸真的在非典中牺牲了,她都不会让我换一个职业。

但她说,英雄不该是这样的结局,不该被辜负,不该这样离开。”—高台树色《穿堂惊掠琵琶声》

一位医生在事发后愤怒地写在朋友圈:

一边是未知的病毒,一边是无尽的杀戮,我们面对病毒也直面杀戮,病毒可以战胜,然而阴暗的人心呢?永远隐藏在需要去救治的普通民众中,防不胜防,查无可查。比病毒可怕的是人心。我们不怕病毒,只怕在全力以赴对抗疾病的时候背后依然有人拿起屠刀。这个时代,真悲哀。

他说出了无数医生的心声。

当活着下班成为了医生们唯一的期望,这个社会难道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生病了吗?

白岩松曾说过:本来退休的时间到了之后,还想发挥余热,但是无法发挥余热了,因为自己的心寒了。前有杨文医生,后又陶勇医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得有多少的医生,在这几天、这几年,逐渐累积成了这样一种心情。

而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真的离得开医生吗?这个时候该思考的决不仅仅是医生,而是包括每一个人在内。看今天我们的社会,就非常的反讽。救命、治病,原本是医生对我们,但是今天中间都加上了“医生”这个称谓,变成了救医生的命,治医生的心病,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该做什么?

杜绝暴力伤医的口号,不该只停留在医疗圈!如果接下来,如果你还选择观望,那么医生离开岗位势必成风,以后将无医可用、无病可看!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然而,真的无辜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