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走这一遭。”这是陶勇新书封面上的一句话,也是采访他最大的感受。无论是近期的小目标,还是五年的大计划,他的关键词总是充满着正向的能量。陶勇在各个场合反复表达着他的梦想:愿天下无盲。也许是身为眼科医生,他见过太多失去光明或逐渐失去光明的人,深知光明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是我们这些视力健全的人很难去换位思考的。因为眼睛在正常发挥功能的时候,我们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光明是一件如此理所应当、理直气壮的事。
年的第一个计划
可是,当阴影突然遮住了光明呢?
陶勇,选择了走出去,把阴影留在身后。去年1月20日的那次伤害发生后,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休养,重新出发的陶勇又上紧了发条。
出诊、指导手术、基础研究、教学,还有公益……即使如此忙碌,陶勇也仍然要挤出时间来读书。他的年第一个计划已经完成,就是读完了《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陶勇:“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觉得要系统性地学习这年来到底我们的党史都记录了什么,去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我觉得这样才能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称号,这本书我已经读完第一遍,还打算读第二遍。”
从这本书中,陶勇收获了很多。有一些耳熟能详的例子,有了这些年的人生阅历之后再去看,读出了不一样的意味。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雷锋,我们从小学就说要学习雷锋,但是又觉得好像雷锋特别远。身边会有这样纯粹的人吗?”陶勇说,“但是这次读,我找到了共鸣。”
在陶医院眼科,有一个光明天使志愿者服务行动计划,参与者有大学生、医疗战线上退休的职工,还有兼职人员。医院为患者提供爱心服务,为他们送上水、食物、小孩玩具,带他们去挂号、交费,熟悉各个流程。之前有一个外地来的妈妈带着孩子来看病,一个志愿者医院,还带她们去坐了好几站地铁。
“‘雷锋’就是在身边的‘雷锋精神’,其实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陶勇说,“我有个小患者叫天赐,因为恶性肿瘤,两个眼睛都先后摘除了。他们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好,但医院做公益。有些患者看急诊,大冷天来得匆忙光着脚踝,他看到了就拿新袜子出来给别人穿。”
经历过伤害,陶勇的左手目前也没有完全康复,但他仍然愿意去看到这些美好,去传递这些爱与温暖。
眼科医生的一个心愿
今年,陶勇还有一个大计划正在进行中。通过这个计划,他希望未来每年能减少个新发生失明人。
契机,萌生于“薇薇”们。
广西小姑娘薇薇,曾经是陶勇的一个患者。心灵手巧的她拿过儿童绘画比赛的一等奖,会用橡皮泥捏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还会写诗和唱歌。然而,白血病找上了她,虽然通过骨髓移植手术获得了治愈,但厄运却没有止步。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这个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是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人群的疾病,逐渐夺去了她的视力。
如果更早地发现和治疗,薇薇的光明本可以留住。许许多多的“薇薇”,让陶医生希望能够为他们做一些事,让悲剧不再发生。
陶勇介绍,我国每年新增8万个白血病患者,其中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发病率是5%,每年大概新增个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患者。这些患者如果能够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理论上就能避免失明的发生。
陶勇:“我们在血液科、移植科放置眼底照相设备,培训医生做眼底拍摄,患者上传眼底照片到云端,通过AI人工识别技术,快速甄别出哪些是早期的病变,医院的眼科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如果能在全国落地,理论上来说,每年可以减少个因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而失明的患者。”
目前,该公益项医院沟通,医院作为这个计划的试点,积累经验,待成熟后向全国推广。
关于“十四五”的三个小目标
把时间的维度再拉得更长一些,陶医生的“十四五”还有三个小目标。
第一个小目标是“破界”,陶勇希望从成功的眼科医学专家再向前迈一步,把对技术的追求和精进再扩大一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