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进步正让科幻电影中的某些场景成为现实。据外媒报道,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个3D人工眼球,若一切顺利的话预计将在5年内让数百万人重见光明。
人造眼球最关键的技术是视网膜,只有能造出媲美人类的视网膜,才能实现真正的仿生视觉。
5月20日,《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由香港科技大学范智勇教授带领的团队,研制出了一种高分辨率人工视网膜,性能媲美人类视网膜。
21ic家了解到,此前的人造眼球在制造人工视网膜时,由于受材料所限,只能做出平面的人工视网膜,而不是人类所拥有的球形视网膜,这对提高视觉分辨率是一个制约。
为了制造高分辨率人工视网膜,香港科技大学范智勇教授及同事采用了一种新设计:一种半球形的氧化铝上包含了紧密排布的钙钛矿光敏纳米传感器,模仿人眼的视网膜(钙钛矿是一种颇具潜力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同时,他们还使用由液态金属制成的传导线将人工视网膜上的光血信号传导出来。由于纳米传感器直接被集成在曲面上,这让它们可以实现更紧密地排列。得益于此,人工视网膜上的纳米传感器密度高达4.6×10^8cm^2,远高于人类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密度(约10^7cm^2)。正是由于这种人工视网膜中集成了大量的纳米传感器,因此,理论上基于这种人工视网膜造出的人工眼球可以实现超过人眼的高分辨率成像。
据范志勇教授介绍,这种仿生眼球大小与人眼相当,直径略超2厘米。目前正计划进行动物和临床试验。
前不久,马斯克在谈到其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最新进展时,他表示其研制的脑机接口将在一年内植入人脑,原则上可以治疗任何大脑问题。
马斯克所研制的脑机接口系统由一个类似缝纫机的机器人和一些粗细只有4至6微米、比人类头发丝还细的线路组成。这个设备的直径约为1英寸,就像智能手表一样,将它植入大脑,从而链接大脑的任何部位,解决存在的脑部问题。
其中,马斯克所提到的解决脑部问题有恢复视力、记忆力,以及肢体的运动功能等。
如果说人工眼球解决的是人类获取外界视觉信号的传感器-眼球的问题,那脑机接口解决的就是视觉信号传递及大脑控制的问题了,如果这两个研究能结合起来,是不是失明的患者可望能更早的治愈疾病,恢复视力?
来源:21IC
作者: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