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变性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光圈,小光圈,它们的成像质量是一样的吗
TUhjnbcbe - 2025/5/21 9:31:00

在文章中,我们把光圈比喻为水龙头,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小。人类瞳孔的也是如此,当光线强烈时,瞳孔会自动变小;当光线变弱时,瞳孔便会自动放大,保证周围的一切在视网膜上能正常成像。

01那么问题来了,大光圈,小光圈,它们的成像质量是一样的吗?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追求小景深,常年将机器设置为光圈优先自动模式,把光圈开到最大,以便拍到虚幻的背景,我称他们为大孔派;当然也不乏小孔派的追随者们,把镜头变为恒定光圈16,以便拍到星形光的衍射。

不管是大孔派,还是小孔派,都是极端人士。

上图为大孔派(大光圈)作品,下图为大孔派(大光圈)作品。

应该说,各有各的气象,各有各的前程。

还有一部分中庸人士,不追求特定的景深效果,他们热爱中国的“太极”式的高致,以中庸和谐之气调和两极,不执迷于其中,却超乎其上。

虽然说的悬了一点,但这种取道中庸的方式并非不可取。

举一个生活常识:如果我们把光圈比喻成眼睛,你会发现,睁大眼睛看,与眯起眼睛看,两者相比,都不如正常看东西,来的清晰,来得舒服。

我们来看上面这一张,要想拍下从近到远都清的桥,同时还保留很自然的那种空气感,那么,即便是广角镜头,你也需要比较小的光圈来保证更理想的清晰度,建议使用f8以下的光圈来拍摄,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还需要用三脚架辅助摄影。

我们可以把光圈调整在中间几挡。例如,镜头的最大光圈是1.4,最小光圈是16,那么我们可以把光圈放在4或5.6;如果镜头的最大光圈是4,最小光圈是64,那么我们可以把光圈放在8或11。我们把这样拍出的照片与极端人士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照片的清晰度会明显不同,色彩、反差和分辨率都似乎都更胜一筹。

这种优势在将图片放大的一定的大尺寸以后会明显地显现出来。

02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制作大光圈、小光圈在制作上各自会遇到问题

一个镜头的光圈开得太小,例如开到F22、F32时,由于光孔的直径太小,制作精度的要求就会非常高。

例如50mm镜头,光圈,理论上直径要做到6mm多,而32的光圈就要做到1mm多。

我们可以试着用几片纸片拼成一个环,中间留出直径1mm的小孔,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次任何一点误差对于这一mm来说都太大了一些。同时,根据物理光学的原理,当光圈直径过小时,光线的衍射现象会非常严重,会大大影响成像质量。

当一个镜头的光圈开得太大,例如开到F/1.4F/2时,那么镜头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各种成像误差就会非常明显了,例如:球差彗差等就会非常难以克服,分辨率很难达到它的理论值。

大光圈的制作难度在于,镜头的球差、慧差在光圈开大时都会变得明显,而在适当缩小光圈后就会得到大大改善。因此,为了制作大光圈的镜头,设计师们煞费苦心,增加镜片、使用非球面镜片等招数无所不用,才生产出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那些大光圈镜头“宝贝”们。

所以,当我们想让一支镜头的光圈变大时,对这支镜头来说可能将面对脱胎换骨的变化。

同时也说明了,同样50mm标准镜头,恒定f1.2的光圈,要比恒定1.8的光圈,要贵1万元以上。

所以镜头成像最好的光圈,既不是最大,更不是最小,而是在比较折中的位置上。

在这些位置上,既可以尽可能地消除制造误差,又可以有效地避免行射。

如果我们分析镜头的MTF曲线的话会发现:中挡光圈的成像质量更好。

03最好总结一下知识点:

在所有级别的光圈中,有一级到两级的成像清晰度最接近原景物,我们将其称为这支镜头的最佳光圈。

所谓最佳光圈,一定处于中档光圈,绝不会是在两个极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光圈,小光圈,它们的成像质量是一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