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两个小故事。
年三星刚刚成立的时候,商标上是真有三颗星的。这三颗星取自儒家文化圈中的“星宿信仰”,分别对应“大、多、强”三个含义,也在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定义了三星的发展策略:到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三星已经成为了横跨食品、建筑、家电、航空、金融等多个行业的巨头公司,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多、强”巨头企业。
然而三星迎来“大、多、强”时代的同时也进入了瓶颈。80年代后期,刚刚继任三星集团会长的李健熙发现,虽然早在70年代三星就进入了电子产业,并且已经拥有了可以生产芯片的半导体研发中心,但“数量优先”的既定市场策略仍然让消费者惯性地将三星作为“百货超市”类的企业,很难贴上“高新技术”的标签。
要知道在即将到来的90年代,互联网技术已经开始商业化投入使用,MCI、IBM等企业已经快速将业务与互联网对接,如果还与旧标签绑定在一起,在全新环境下的市场竞争中三星必败无疑。
于是年,李健熙下令召回数万部手机,还包括电视机和传真等等产品集中起来,销毁了超过万价值的硬件。而被迫“归零”的三星开始把大量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投入市场,例如年发布的世界第一款CMDA手机SCH-以及年发布的世界第一款支持拨打电话的手表SPH-WP10,三星也终于成为了人们心中最知名的电子制造商。
(图)40年前三星半导体部门大概长这样
另一个故事的主角是“贴吧大神”尼古拉-特斯拉。
这位近代物理学家之所以被称为贴吧大神,是因为在很多都市传说里,他和他所发明的交流电完成过很多不可思议的奇迹,比如他建造的沃登克里弗塔可以向全球输送电能,比如他的交流电技术制造了通古斯大爆炸,于是神乎其神地成为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生之敌。
但传说之外人们对特斯拉的评价是有限的,或者说并没有都市传说里那样神乎其神。因为即便他主张的交流电击败了爱迪生的直流电,交流电也作为理论基础支撑起了尼亚加拉水电站的建成——但没有解决交流性的商用普及、家用安全等问题,而缺乏商业基础的特斯拉终究没想爱迪森一样成为企业家,成为一个晚年有些凄凉的学者。
(图)据说《红色警戒》里磁爆步兵的创作灵感也来自于特斯拉的发明
如果你对科技公司或者科技行业感兴趣,但又不是科技公司的创业者、没有科技公司从业经历,社交圈也远离行业语境,那么第一个故事可以帮你地勾勒出科技公司们生存环境的真实一面:
-“科技”已经成为了创业标配。做电商的可以是科技公司、做游戏的可以是科技公司、做零售物流的可以是科技公司,做金融贷款的可以是科技公司,几乎只要工作流程中涉及互联网平台的公司都可以被称作科技公司——而且从不吝于将其放置在公司名称当中,诞生了一批批“科技有限公司”;
-人们感受不到大部分“科技公司”的科技。在大众语境中,当人们谈到科技的时候往往会惯性地注意力集中在硬件层面(比如芯片、处理器、主机设备等等),至于其他非硬件的“科技产品或服务”人们依旧采取“传统经济时代”的采买方式——只关心获得了what,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