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患者在视力发生改变时,因不了解白内障症状、不够重视、虚假宣传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及时就诊而延误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在“无谓的等待”中最终失明。
手术是眼科医生认定治疗白内障的唯一办法。白内障手术早已今时不同往日,正在向精准屈光、个性化方向发展,手术时机的选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有哪些改变呢?只需一分钟,即可把握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时机。
误区:“熟透了”再摘!老年性白内障一般分四个发展时期:初发期、未熟期、成熟期、过熟期。老年人圈子里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要等“熟透了”再摘。错误!这种错误观念是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基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如果白内障不成熟,无法看清全部混浊的晶体皮质并加以清除,因此要求患者在白内障成熟以后才能做。随着手术显微镜的普及和高清手术显微镜的推广,眼科医生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所有混浊程度的晶体皮质,所以技术上再也不需要等待白内障成熟才做。
一分钟,精准把握白内障手术时机
医院院长姜彩辉博士指出,如果患者有可能从手术中获益,就应该行白内障手术;对于成熟或膨胀期白内障,应尽早地实施手术。一般情况下,患者视力降至0.5以下即满足实施白内障手术的初步条件;但需要注意,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提前实施手术:眩光、屈光参差、单眼复视、对比敏感度丢失以及日常生活出现困难。合并视网膜或视神经病变的患者也可行白内障手术,虽然术后视力可能不会提高,但是视野可能会有一定改善,并且有助于对眼底疾病的观察和治疗。
白内障手术怎么做?有风险吗?
如果还觉得手术是“血淋淋、要卧床”,那你可就out了——其实白内障手术是一个只需要10分钟左右的“小手术”,在眼科领域已经非常成熟。目前白内障手术主要运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已经达到非常安全、高效、精准的效果。
白内障手术大多是日间手术,做完手术当天就可以回家了,视力很快就恢复。而除了技术给力,手术中植入的晶状体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1、从硬材料变成软材料,随之白内障手术的伤口也小了。2、越来越多功能的晶状体出现。眼睛有散光、老花,一次白内障手术后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让人们看远看近都不用戴眼镜了。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院集团河北省区常务副总院长
医院集团河北省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院集团学术委员会委员;
医院集团河北省眼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原北京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
北京市医学会鉴定专家;
主编专著一部,副主编一部,副主译一部,参编其他专著4部。发表论文70余篇。现任10余种杂志审稿人。主要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复杂眼外伤等眼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